首页

 > 

学习提分

 > 

家长学校

文章详情

看教育部长和众多家长掰手腕

坐顺风车,我顺便认识了一个,在新东方教育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姑娘。

我对新东方的认识,只停留在教英语的层面上。这大概跟早先身边的一些亲朋好友,想提高英语水平,或想出国留学定居什么的,一般都到新东方去学英语有些关系。后来在电视上看过几回,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,讲得却很好听的人,谈教育,谈人生,知道了新东方就是这个北大毕业生,名叫俞敏洪的人缔造的。除此之外,我不关心它,它不关心我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街上绿色的底板上,写着"新东方”白色字样的牌匾,不断挤进我的眼帘,这才感到,它在我的周围渐渐长大了,我在它的外围渐渐变老了。只是不知道长大的它,现在活得好不好?

从坐顺风车的姑娘热情洋溢的声音里,我触摸到了新东方的幸福。

姑娘是从另一个培训机构,拐进新东方来的,通俗的说法叫"跳槽”。从鸡窝里跳到狗窝里的事,人们不会轻易去做,要跳多半要跳进更好的窝,不然旁人会笑,家人会叫。这一笑一叫,会扯着你的衣襟,让你蹦不起来,跳不过去。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才与人们的习惯思维严丝合缝。

新东方建槽筑窝,吸引了许多人跳槽入窝。坐顺风车的姑娘,顺风顺水地在新东方这个锅里吃了三年的饭,一时半刻还没有换口味的打算。自己不换,还时不时地要到各个优质大学里,去唤优质的大学毕业生,来端新东方的碗,吃新东方的饭。

姑娘告诉我,现在的新东方,已不仅仅局限在讲英语,小学初中高中各科一网打尽,许多人走出国门前,往往先进新东方的门,取一块敲开它国国门的砖。新东方曾出现,黎明前家长就在门外排队报名的现象。北大毕业的研究生,来新东方教小学生也不稀奇。有的名师教孩子8秒钟出思路,1分钟出结果,让许多家长牵着自家的孩子趋之若鹜。

姑娘对新东方的描述,我没有考证,未探虚实。我想只要家长能领着孩子向其走来,肯定东方不败。

前些日子教育部长,在大会小会上,一再强调教育要减负,教育机构要整顿。并说这次不搞花拳绣腿,要动真格的,许多官媒也发文助力,一些预定的赛事见势不妙,偃旗息鼓。如此态势,我为新东方这样的校外培训机构捏一把汗。

教育部长管教育,万千家长管孩子。家长不是政治家教育家,不管教育的走向。政治家教育家管办学,各家各户的家长管孩子的求学。

中国教育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,家长管不着。他们只关心眼下我的孩子,成绩能否提分,考试能否通过。哪里能够帮孩子考试提分,家长就主动向它投怀送抱。不能做到这点的培训机构,即使被忽悠得报了班,家长也会让孩子立马退班走人。

公办学校的老师,不准在外面办辅导班,不许将课堂的知识留到课外去讲,并在师德师风上进行一票否决。如此三令五申不可谓不严。可中国的老师家长,都从"潜伏"和"地上地下”等电视连续剧中吸取精华,明的不行,家长们便领着孩子,与老师实行暗中接头。不少公办学校的名师,潜伏在"地下”,传递"地上”考试需要的"情报”。

只要考试这根指挥棒不改方向,再改再整,到头来,很可能会大家一起,认认真真走过场,成了安装在人们眼里的,一台远大牌的中央空调。

管教育的,做教育的,受教育的都想减负,减什么,怎么减,却各怀思想。思想不统一,没共鸣,只争鸣,问题还是问题,答案藏而不露。管教育的部长要给孩子减负,养孩子的家长要给孩子加压,减负的部长要救救孩子的现在,加压的家长要成就孩子的未来。

教育部长和众多家长掰手腕,一旁的孩子,是为部长叫好,还是给家长喝彩?

部长离孩子太远,家长就在孩子的身边,家长是孩子的衣食父母,自然孩子偏向家长要多一些。

家长听谁的?许多家长从歌曲里得到启迪: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,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……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,成为那只飞不高的小鸟,宁愿让孩子吃点苦,给孩子加些压,为的是望子成龙,一飞冲天。

事实上,不会每个孩子,都能成龙成凤,可不到万不得已,又有哪个家长,会轻易放弃那片搏击的长空?

过去知识越多越反动,现在知识越多越光荣;过去交白卷是英雄,现在交白卷成学渣;过去凭手上的老茧,就可以畅通无阻,现在手上的老茧多,可能告诉别人你活得很辛苦。人们接受怎样的观念,就会形成怎样的风气。

精力不要过多地放在学习者的减负上,要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力上,发力给力。对超常生开展超常教育,对学困生实施特别教育,对正常生进行普通教育,锦上添花和精准扶贫,两手抓,抓两手,才是硬道理。

想学,乐学,苦学,巧学,都是好事。老师一道作业都不布置,学习一点压力都没有,并非好事。给一点压力,就连只往低处流的水,也会在空中,绽放出美丽的喷泉。

因材施教,该减的减,该加的加。这样做,可口可乐,做好了,百事可乐。

不要让学习上的减负,变得像肉体上的减肥一样,吃了减肥药,打了减肥针,做了抽脂术,仍然见不到A4纸的瘦削,还时不时地给你来个猛拍皮球的反弹。

教育会生病,有病要治,治病要辨症施治,对症下药,不要轻易举刀动手术,来个一刀切,或切一刀。切准了治病,切不准致病。

治教育的病,一要时间,二靠观念,最怕折腾。通过一段时间静养,建立健康新观念,有的病,会不治而愈。

|(责任编辑:张恒)
客服热线:400-1868-6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