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 > 

学习提分

 > 

教师俱乐部

文章详情

班级管理中慎用的两步“招式”

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,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无所不包,极大的挑战了班主任的极限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方法不一,结局自然各不一样。其实,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一定十全十美,所以,班主任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,有些招式要慎用。

1、开门见山模式

释义

开门见山意思是“打开门就能看见山”,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,不拐弯抹角。

案例

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时候,是指直指问题所在,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。《晚自习的一声惊雷》中吴老师处理手机问题就是运用了此法:吴老师凭直觉第一次叫了一位学生出教室,沟通无效;第二次关灯传包,结果无效;第三次下达再不交手机将要辞去班主任一职、给学部主任打电话的通缉令,还是出现了短暂的僵持局面。三次决策和行动都直指问题本身——今晚必须要把手机交上来,吴老师对学生的所说所做都毫不例外的向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:手机不交上来,要么我辞去班主任一职,要么请学部主任过来。

反  思

这次事件,好在最后是把问题解决了(其实解决问题也不是由老师直接解决的),当然,解决问题原因有很多——班干部给力,学生相对比较成熟,明理,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班干部的帮助下上交了手机。但我们也要考虑,如果遇到学生固执,性格暴躁,拒绝不交手机怎么办?难道真要不顾学校的人事安排辞去班主任一职?难道真要半夜去把学部主任叫来搜大家的手机?难道真要不顾一切一直僵下去吗?因为手机引发的冲突还少吗?跳楼的案例,殴打老师的案例,甚至因为一部手机割肾、弑母,不胜枚举。再说,因一人没有上交手机,就要全班人陪站到半夜也不合适啊,这不但会引起这些无辜孩子的反感,增加了沟通和管理的难度,而且如果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陪着站到半夜,恐怕还会有麻烦产生!所以这种开门见山的招式使用有很大风险,除非面对一些直白问题,否则在选择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!

建议

非暴力沟通模式

非暴力沟通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。这种沟通模式运用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四要素,使人们消除分歧和争议,达到情意相通、和谐相处的境界,实现高效沟通。以上问题可以这么来说:

1.观察: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,“学校三令五申,不能把手机带入校园,一经查获,一律没收,”但是刚才我听到有手机的铃声响。

2.感受:手机不仅占用了我们的学习时间,影响休息影响学习,更重要的是损害视力,影响健康。学校也规定不能把手机带入校园。你这样做让我很难过,也很担忧。

3.需要:你不交手机,也许想用来查资料,想用来和家长联系,想用来做闹钟提醒自己按时起床,但是高二是承上启下非常关键的一年,我希望你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学习。不用手机,有很多方式可以解决你的问题,还有,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。

4.请求:如果真的有事情需要手机来处理,你可以用我的手机,也可以去我办公室用我的电脑,或者提前和我说清楚不交手机的原因,不能因为个人的事情就去违反学习的管理规定,我希望你能把手机交上来,若理由合理,可以向学校申请合理处理这件事。

试想,案例中吴老师如果能真诚的向学生说出这番话,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,师生对峙的局面不会那么紧张。

2、体验惩罚模式

释义

1.体验:“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,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,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,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。”

2.惩罚:惩戒;责罚;处罚。

3.体验惩罚:通过让学生体验到惩罚而获得真实的受罚感受,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,从而可以随时回忆起这种感受,并可以帮助自己约束自我行为。

案例

《在体验中唤醒心灵》一文中,“我”为了帮助小言摆脱对手机的痴迷,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模式——借助小言对爷爷的感情,从爷爷的病情入手,掀起小言情感的波澜,这为接下来砸手机、泡手机方法的提出打下了铺垫,在“纠结、痛苦、矛盾与不舍中”,小言终于克服自我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,把手机投入水中。

反  思

短短半年玩过四次手机,手机也被强制保管,直到上学期末才被归还给家长,手机可谓是小言的“亲密战友”。这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去“埋葬”手机。因此,面对心爱的手机,砸手机?泡手机?对小言而言,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。但是老师的教导,爷爷期待的眼神,父母的叮咛又不得不让他痛下决心。就像杜老师所说,“冰与火”的情绪体验才能真正触及孩子的灵魂——相信这段体验会让小言终身难忘。

但是静下心来,这么做真的妥当吗?且不说苹果6S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价格不菲,站在小言的角度,心爱的手机被泡到罐子中,连同手机的照片也被一同封杀在水中……泡的是手机,抛的却是走过的岁月,那段却再也没法留下痕迹……这个过程的始终,老师和家长始终是站在主体地位,孩子一直处在被动地位。为了能够让爷爷开心,在这个“机不可失”的时代,孩子做出了放弃手机的选择——还因“砸手机”太暴力退而选择温和的“泡手机”,这个孩子对手机的诸多守护要求都被一一驳回……可以说,一直都是“我们”在引导孩子去做出符合“我们”的决定,我们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挫败感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,“我们”一直在“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”而努力!这是情感绑架。我们“成功”的让孩子别无选择……这真的是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”吗?当我们让孩子充满挫败感,充满失望,充满遗憾,充满愧疚,充满了对强权的恐惧的时候,我们还说是“为了孩子的明天”,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想想孩子的今天?教育绝不是诱导、强加,它需要在考虑孩子未来的情况下,呵护孩子的心灵,并尽量寻求最佳的的方式,并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、决策能力,执行能力,并逐渐促进心智技能的发展。

建议

窖藏模式

窖藏,指的是在窖里储藏物品,现在多用来储存财物、白酒等。白酒在窖藏过程中一些成分挥发,一些成分发酵,酒质就会越绵软、柔和,品质会得到升华。

用在班级管理中,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物品、信件、音频、视频片段密封起来,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。而这些历史的见证物可以一直封存,也可以经历一段时间自己决定再次取出。在孩子珍视那些物品重温过去的时光的同时,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,从而更加清晰的明确努力方向,规划更好的未来。

杜老师可以这样做:

1.设立手机密码箱,密码由孩子们选举的代表掌管,制定手机托管的制度。

2.每次存放手机时,须有当事人、公证人(学生代表2名)、班主任在场。并写清楚存储手机的背景,事情发生的经过,例如由小言梳理自己玩手机时的心境、分析玩手机的原因,以及接下来的打算,并形成文字,然后由当事人、公证人和班主任签字。

3.举行封箱仪式——当事人当着全班的面宣读自己的反思内容,然后把手机投到手机密码箱。

4.由公证人宣读封箱的时间以及开箱的条件。

《小王子》中说,仪式“就是使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,某一钟点不同于其他时间。”通过这个宣读、封箱仪式,小言提升了自我觉察、感受、对照、自我评价的能力,手机密码箱和全班同学也时刻提醒着小言谨记自己的诺言,在等待开箱得日子里,小言的自制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。这个过程,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,镌刻在孩子成长的里程碑上。

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打开手机密码箱,小言收获的不仅仅是“死而复生”的手机,更是对自我的认知,对成长的肯定,那时的小言,一定如窖藏过的美酒,焕发出另一种人生的光彩。

客服热线:400-1868-652